降糖治疗糖尿病忽略了治病的本质
文章来源:武汉佑甲中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7/6/17 浏览次数:351 次
糖尿病是一个什么病?
糖尿病它有四个基本的特点现在被证明了
第一个、糖尿病更需要高血糖,ACCORD研究项目的结论可以得出糖尿病人更需要高血糖。
第二个、糖尿病人更需要高糖化血红蛋白,从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病研究院的2008年公布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三个、糖尿病是一个更贴近死亡的疾病,
第四个、糖尿病是个更贴近衰竭的疾病,关于这两点我们前面也有所提及,它是一个更接近死亡的疾病,不仅仅是错误的医疗方式导致死亡,而是患者本身就贴近死亡。
比如说同样的一千个糖尿病患者和一千个健康人,到中午吃饭时间,大家都不吃饭,那么一个小时之内,这一千糖尿病患者将会有人出现低血糖,三个小时内将会有人低血糖死亡,而健康的人一周不吃饭保证足够的水他们就可以活下来。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糖尿病的第三个特征是更贴近死亡。第四个特征就是它更贴近衰竭,因为糖尿病人我们大量看到,他们血管老化速度加快,他们可以在二十几岁的糖尿病,三十几岁就可以出现广泛的动脉硬化,所以他们是更贴近衰竭的疾病。1、治疗糖尿病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从中医古典著作中来看,对消渴病的态度我们就知道,一般来讲医生会把消渴病列入到恶性疾病,糖尿病就是这样的一个疾病。现在糖尿病的治疗方向就突然迷失了,因为我们最开始治疗糖尿病是关心他们能否像正常一样生存?能否维持正常人一样的健康?这就是我们在1797年之前,全世界对糖尿病的态度,但是当1797年之后,那么西方医学界科学化运动,然后他们就忽略了治病的根本目的就两条,不止是糖尿病,治病的根本目的就两条,第一条就是存活时间,第二条就是生命质量。剩下的都是维护这两个目标的。如果背离了这两个目标,选择一切指标皆是荒唐的,这不只是糖尿病,不只是高血脂,不只是癌症,不只是心脏病,不只是肾衰竭,不只是等等所有的疾病。一个是活的长不长?一个是活的好不好?离开了这两个目标,如果不能够有的判断和维护这两个目标,那么这一些目标就都不是医学应有的方向。2、第一次治疗本质的改变现在问题来了,当我们第一次把我们对糖尿病的目标从生命的长久和健康的角度转向了尿中含不含有葡萄糖的时候。最初约翰劳勒治疗的两个患者就有一个跑了,现在我们已经查不到资料,那个患者为什么跑了?但是根据最近十几年的糖尿病研究,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就是逃跑的那个不再接受约翰劳勒治疗的那个患者,觉得这样治疗自己很不舒适,因为约翰劳勒发现了尿糖与进食谷物相关之后,就开始限制两个糖尿病患者吃粮食,要知道,糖尿病患者他有四个特征,第一更需要糖,第二更需要糖化血红蛋白,第三更贴近死亡,第四更贴近衰竭。所以你不让他吃粮食,他受得了吗?他非常难受。在清代我国一个名医叫陈士铎,他在辩证录里记载了糖尿病患者一个特征,叫做“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就是你给他吃的粮食他症状就缓解,不吃粮食他就症状加重,那是为什么?因为糖尿病患者他更需要血糖,你吃了粮食,血糖稍微升一点,他就舒服了。所以约翰劳勒对两个糖尿病患者开始限制粮食的时候,有一个人就拒绝了他的治疗,而另外一个人,就是那个船长接受了他的治疗。治疗的结果怎么样?后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个结果肯定不是很理想的,不管怎么样?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面对糖尿病的态度开始转变了,开始从能不能活的健康?生命质量能不能高?从这两个指标转向了一个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一个指标?尿糖。当糖尿病的治疗转向了尿糖,开始不再以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感受,开始忽视他们的主观感受,糖尿病人想吃粮食,告诉他你绝对不能吃粮食,是忽略他们主观感受的,我们的医疗就出了偏差。这个偏差在1997年,就正好200年之后,那么这个偏差就被彻底纠正了,这一年全世界影响力第一位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简称ADA,制订的诊疗标准,提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标准,也就是把糖尿病人饮食中的糖分提高到55%到65%,并且这一标准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所以从1797年到1997年200年间,因为限制主食遭罪,渴望健康的人,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健康,他们得到的是短寿,得到的是失去健康,就是得到的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这是1797年之后的,我们对糖尿病目标转变,开始忽略患者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从那一些商业公司开始制作尿糖的试纸,事实证明尿糖的试纸并没有给糖尿病人带来福利,因为今天全世界所有的诊疗指标中,都没有用尿糖来判定是否是糖尿病或糖尿病是否加重?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糖尿病诊疗标准都不采用尿糖,因为大家知道那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全世界贩卖的尿糖试纸,没有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福利,给的是商业公司带来了利润,并且引发了商业公司的进一步努力。3、第二次治疗本质的改变因为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体内的血中的血糖可能是比尿糖更有说服意义,所以在60年代的时候,大约是1966年,西方的商业公司开始制造出售血糖仪,那么这一些血糖仪的问世需要的理论支持就是血糖是更重要的指标,而尿糖不是。血糖和尿糖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血糖为评判指标。那么这样的推动,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测试血糖,开始购买血糖仪。但是血糖真的就是糖尿病的金指标吗?真的就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吗?真的就是最正确的标准吗?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情况,可以诱发血糖的临时升高或临时降低,而与糖尿病无关。比如说腹泻,比如说感冒,高热,惊惧,失眠、疲劳,醉酒等等。这一些都可以引发血糖的剧烈变化,因此血糖很难准确的代表糖尿病的真实病情。而且从2009年3月公布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人的血糖比健康人的血糖高一些,对糖尿病是有利的,因此血糖这个指标事实上就更被动摇了,这是血糖。但是在血糖仪,全世界初卖的时候,另一些商业公司发现了检测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试剂,这一技术的问世,使商业公司看到在全球推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所能产生的巨大利润。4、第三次治疗本质的改变这一商业工作,事实上也的确得到了回报,最初为了使人们愿意去测试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曾经长期被描述成,这是衡量糖尿病的金指标,它是反映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等等。可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与这种理论不符的个例,很多这种个例出现被忽视。举个例子,有很多人三个月连续多次去测量血糖,他们的血糖都不高,但是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是高的。也有很多人这三个月连续测血糖是高的,但是测糖化血红蛋白却不高,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直到近两三年,全世界的医学界不断公开发布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与三个月血糖不一样的情况,这一些情况的公开,事实上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糖化血红蛋白也不是金指标。5、关于指标背后的商业推动 这里面有一个并不是巧合的事情,就是每一项技术推出的时候,都被描述成没有漏洞,绝对准确,这也就是西方人为什么要打击中国人夸大宣传?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所以他们就知道中国人可能会做些什么?怎么跟中国人竞争?所以这个不是贼喊捉贼,是因为他们所走过的道路他们更清楚怎么样在商业市场上获得主动地位,所以实际上我们从糖尿病的这些检测中我们看到的是,就是所有的检测指标在最初推出的时候都被夸大了指标的准确性,夸大了这个指标意义,甚至把这个指标意义夸大到相反的程度,比如说我们从ACCORD研究,就是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病研究院2008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我们看到糖尿病人更需要糖化血红蛋白,而不是事先宣传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了有如何问题?甚至是夸大到相反了,那么在2009年3月公布的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了,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生存意义,而不是血糖高一点,要了糖尿病患者的命。所以在这些检测指标,这些评判指标最初推动的过程中,为什么所看到的结果只有利于推广他们的技术或试剂或仪器,而不在于这个结果是不是与后来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为像这种最后的结果是相反的,我们很难去理解当初没有医学科研作弊的事情,就是因为误差和相反那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就是说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出现了误差,在医学研究中出现了相反,长时间相反,那是完全不同的意义。6、糖尿病的方向应该是什么?从这里我们看到,当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当这些指标已经逐步的被认清了它们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没有那么大,它们似乎是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的时候,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一时就失去了方向,在现代医学中这个方向似乎还没有找回来。糖尿病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其实就是生命长久和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治疗糖尿病就要回归到1797年之前,医学对糖尿病的态度,当然糖尿病是1797年之后起的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是无所谓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非常重视名字。比如说南北朝时期我们中国有一个思潮叫做名实之辨,专门去辨别你起这个名字和它的真实情况相符吗?可是中国这个智慧在我们反传统文化的那个时期里,我们中国人丢掉了这个智慧,所以我们才搞出这个笑话来,我们能够就是接受那些名实完全不符的,就是各种疾病名称,然后我们把它奉若神明。”不管怎么样,1797年,医学对糖尿病的态度就是如何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拥有生命的长度,活的一样长久,如何让他们的生命质量和正常人一样?所以就是两条,活的更久、活的更好。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了,现在我们应该让糖尿病患者更自觉的更坚定的把自己康复方向回归到这两条,就是我是不是像正常人一样这样的生命状态?我是不是跟他们一样的健康?一样活的那么有生活能力?所以就应该回到这两条,那么这样我们就是对糖尿病的治疗就得到了回归。7、糖尿病能不能治愈由此我们所触及的一个问题就是糖尿病是不是一个能治愈能康复的一个疾病?其实在这里是有我个人的一个经历,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经历也曾经被全世界非常众多的网站转载——聂医生发明桑黄子的故事。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我个人一直是一个被动角色,因为1996年的时候,我当时在一个大学的附属医院主持中药制剂师工作,也就是说管这个医院内部制药的。当时我所接受的一个任务就是为医院开发一个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临床药品,可是由于我个人对糖尿病当时认识的局限,因为我在1996年之前,我和中国的99%的医生一样,我们是学习医学知识,学习医学知识是很痛苦的,前一段时间我确切的知道一个事情,就是全国一个著名医院的一个年轻主任,被他的朋友问说,你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让他学医吧,他当时说了一番话,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非常感慨良多。他是这样说的,他说绝对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学医,我混到今天这个份上了,我每天还得去背诵那些不着边际的知识,要知道是不着边际的知识,就是这一些知识怎么出来的?怎么这么奇怪?跟我们临床相差这么大,然后这些知识就能出来,我还得背它,然后我还得用到临床,那么我们被什么左右了?我们被商业知识左右了,我们中国人被商业知识左右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情。其实这件事情悲哀比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贩卖鸦片还悲哀,因为起码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贩卖鸦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怀疑,东印度公司说他是福寿膏,这个好像不对。但是今天当别人向我们贩卖商业知识的时候,我们是怀疑自己不对。我家那个朋友他二姨夫糖尿病住院,他怎么死了呢?说明他不对,因为按理说他不应该死,说明这个患者不对,但是医学不能不对,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了,研究出来告诉我们,那么严格的控制血糖,死亡率就是要上升的,对吧?但是我们没有这种精神了,我们真的缺少道光年间我们公民反省鸦片的那种精神了。就是这个精神我们没有了,所以我们被那些不着边际的知识搞的晕头转向。但是我当时也被那些不着边际的知识搞的晕头转向,因为我想治疗糖尿病就是要降血糖。而降血糖,用中药降血糖我不会,所以这件事情就拖了一年时间,拖到了1997年的春天,我出于工作职责和各个方面压力,然后我再去考察住院患者情况,那么我看到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非常差,他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所有人的生命状态,快死了,就是他们都快死了。他们的气色非常不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既然我没有能力在中药中找到像西药那么降糖效果好的那样的东西,(事实上也不存在,就是今天事实上也不存在那样东西。)那么既然我找不到这样的东西,那么我就为他们做一件事情,就是让他们花钱买了当时作为医院制剂桑黄子,能够活的更好一些,能够活的更长久一些,这也叫拿人钱财给人消灾。 正是怀着这样退一步的目的,也就是我已经不能完成给你们解决疾病这样的重任,我退一步来帮你们活的好一些,活的长一些,而这样的退一步却使我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因为在当年我就知道有人吃,当时叫做活血降糖片,就是今天的桑黄子片,那么单吃这个药品,就有康复的患者,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是歪打正着,但事实上这个正着却使我个人回归到了对糖尿病应有的那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当时因为我相信了有一种说法,就是谁康复糖尿病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所以当时我把国外很多资料汇集起来。然后让我惊讶的发现,在当时国外的,甚至教科书里都写着单纯肥胖型糖尿病,当体重恢复后有一些人可以恢复健康,还有妊娠糖尿病大多数人可以在哺乳期结束之后恢复健康。所以糖尿病居然是一个一直就能康复的疾病,而我们重要的媒体资源和专家资源却告诉我们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信息,相反的信息。那一年我正好是30周岁,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并愚弄被欺骗而感到愤怒,而是我为自己那么轻信这些与事实与我看到的不符的情况,这些理论,这些说法,我那么轻信,我感到对不起曾经信任我的患者,所以有人说是桑黄子,就是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其实我想说的是,桑黄子在1997年挽救了一个年轻医生的灵魂,因为从那个时刻起,这个医生决定真实的记录自己所看到的,这个一切临床现象。不再轻信任何权威说法,开始独立面对疾病,所以就是一个医生的灵魂从那里复活。而后的生活经历,后面对糖尿病的经历,使我逐步的认识到当初所谓退一步不去关注血糖,把血糖留给西药,然后我们帮着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多活一段时间,活的更好一些。居然多活一段时间和活的更好一些,这才是应该是糖尿病治疗以及一切疾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因为我自己这样退一步,把自己的目标对准了这一正确目标,所以才有之后的叫做“谤满天下和誉满天下”,这是我个人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健康管理的一个经历,一个故事。 这个经历使我在后来面对很多患者的时候,都毫不犹豫的去选择帮助他们活的更长一些,帮助他们活的更好一些,那么下一讲,我向大家讲述我个人面对这一些患者时候的心理感受,让大家体会到一个普通医生面对责任,那种叫做规定等等,所以曾经有过的那种怯懦,以及最后走出困境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