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是按体力劳动强度和体型来确定的,主要是参照正常人的饮食标准,然后取下限。但是,一个人究竟应该吃多少合适,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内分泌状态。所谓内分泌问题,就是激素的问题。内分泌状态造成的差别非常广泛,可见于健康人群,比如有的人吃得很多就是不胖,另一些人喝凉水也长肉。有一种与血糖密切相关的激素,叫做胰高血糖素。这种激素分泌多了,人就会消瘦,这是消耗增加造成的。
相反,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人就会肥胖。类似的调节激素很多,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按照正常人的平均标准,而忽视了内分泌状态,会明显造成苦乐不均。营养学家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而提出按照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的主张。
但是,这实际情况是什么?是人饿不饿吗?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给出让我满意的答案。而这个问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一些患者对我说,严格控制饮食的确使我的血糖降了下来。记住,营养学家说的实际情况不是血糖降低,否则就不用说根据实际情况了:完全可以直说根据血糖好了。用限制饮食的方式强行降低血糖会带来很多问题。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血糖不高了,身体却越来越不好。
我的一位患者跟我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她身边的患者。他们都一个一个离去了。而这些离去的患者都非常重视饮食控制。我的那个患者说,幸亏自己没有太控制饮食。生命延长了,健康水平提高了,所以她是对的。我们不能批评她活得不科学,也不能说那些离去的人死得科学。降糖不等于科学;让人失去健康和生命的方法更不等于科学的方法。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
食物训练只适合于心理正常的患者
个别患者听说以后要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而完全正常生活,立即紧张得不行。紧张可以直接导致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又会促使患者更加紧张。这种情况下,请不要进行食物训练。食物训练只适合于心理正常的患者。患者进行食物训练的前提是真正了解糖尿病,知道在多数情况下Ⅱ型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是慢性的,不值得那么害怕。有道德的医生不应该恐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