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
按照传统Ⅰ、Ⅱ型糖尿病的划分,儿童多是Ⅰ型糖尿病;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按照表1-2划分,前者为α1型糖尿病,后者多是α2型糖尿病。
α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行为医学注重生理动机差别。(1)儿童糖尿病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而这种条件下人体都有升高血糖的冲动。因此,属于升高血糖冲动下的应激。(2)患者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体征,表明患儿处于身体高消耗状态,而不是低消耗下的合成不足。(3)很多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提示脂肪在快速分解。上述三点说明,此类糖尿病患儿处于一种高消耗状态,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动机。那么,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不是来自胰岛细胞看不见的损伤,而是人体应激状态下对胰岛素分泌的主动抑制。这是典型的α1型糖尿病。不应该视为终身需要胰岛素补充的情况。
以往临床可见很多患儿在救治以后有能力摆脱胰岛素补充而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维持。这种情况虽然受到胰岛素提倡者的严厉警告,但仍然大量存在。
α2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多见于肥胖儿童,发病较隐匿,逐渐消瘦,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这些都与成人的所谓Ⅱ型糖尿病完全一致,是一种慢性消耗增强疾病。因其消耗性增强,且会表现为胰岛素分泌正常或亢进,不应该仅仅视为合成不足,而应该视为慢性血糖升高冲动,是α2型糖尿病。
为了糖尿病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两年前,我在北京传媒大学见到一位患儿。当时,我深切同情那位父亲,更同情那个看上去很懂事的孩子。我承诺:不收任何费用;不用孩子做广告。但是,那位可怜的父亲坚定认为只有胰岛素才能维持孩子的生命。
后来,我又看到一些已经超过了年龄而没有良好发育的患儿。
今天早晨,我成功说服了一位父亲,让孩子继续减少胰岛素的使用。这是一个我直接维护近三个月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只剩下早晨一次5单位胰岛素注射。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个孩子就会完全走向健康。我很感谢这个父亲,替他的孩子感谢!
我无法责怪那些父亲。我也无法赞美那些父亲。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孩子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人体的发育不能错过那个阶段。